•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车趣闻
  • 趣闻|老退休“玩跨界”把水葫芦变“宝葫芦”
  •   10月8日电(记者)10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老退休“玩跨界”,把水葫芦变“宝葫芦”》的报道。

      今年74岁的他,研究湖泊水污染治理已有10年;从一名“门外汉”开始,他的实践和呼吁,已得到40余名业内专家认可。原本是退休颐养之际,他为何“跨界”跟湖泊污水较劲?

      记者近日采访了原武汉水资源环保事业促进会会长程康彦,正是他的10年治污实践,让凤眼莲(俗称水葫芦)逐渐污名,为湖泊治污找到了一种新的可能。

      曾经臭气熏天的武汉小南湖,这些年已经慢慢变了模样。这一泊千亩污湖,曾是程康彦的一个重要“试验湖”,他从这里找到了利用凤眼莲治污的方法和信心。

      自己动手画图,研制出具有专利技术的凤眼莲自动采收机,可及时对凤眼莲进行快速打捞,并用围网控制生长区域,确保不会疯长。近日,程康彦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利用凤眼莲治污取得的。据武汉市监测中心常年逐月监测,小南湖中凤眼莲长起来的6-10月与前5个月相比, 总氮下降1/4以上,总磷下降1/2以上,氨氮下降4/5以上。

      在此之前,学术界对凤眼莲的功过有过激烈的争论。由于南方一些污染水域一再发生凤眼莲疯长,有一种观点对凤眼莲极力贬斥,称其为“绿魔”“入侵”“十大害草之一”。这种看法了许多人,至今还有很大影响。另一种观点主张趋利避害,利用凤眼莲实现廉价治污。程康彦赞同后一种观点,他从文献资料中知道凤眼莲只有在气温13℃以上才开始生长,水温0℃以下死亡,气温25-35℃在富营养静水中生长繁殖迅猛,有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用于水质净化的记载。他决心用实践来检验。

      在小南湖2015年较大规模的凤眼莲治污之前,他先后在三处水体中进行了长达6年的小型试验,早在2009年7月1日,程康彦就在武汉市委附近的一处公园水沟中“偷偷”试种凤眼莲,结果证明凤眼莲在水质IV类以上的水体中很难增长。同年9月他开始在东西湖区350亩的墨水湖连续进行了多年的凤眼莲治污,直到该湖水质从劣V类上升到地表水IV类。2014年他到小南湖作了较小规模的试验,取得了改善水质的明显效果。多年的实践使程康彦认定,凤眼莲疯长是有条件的:第一,富营养污染水体;第二,适宜的气温;第三,生长不受控制、不被中断。因此,只需把握以下两点凤眼莲即可为我所用:其一,打桩围栏,控制凤眼莲的生长范围;其二,及时快速收捞,不让其过度发展蔓延。

      尤其是在四季分明的长江流域,凤眼莲夏荣冬枯。冬季气温有时0℃以下甚至水面结冰,凤眼莲在野外难以,又为其安全种养控制增加了一道天然屏障。

      有研究表明,1吨凤眼莲可以吸收约2000克左右氮、330克左右磷,而每亩水葫芦年生产量可以达到50吨,理论上可富集水体中的氮约100公斤、磷约16.5公斤,通过采收凤眼莲,最终带走它所吸纳的氮、磷等富营养污染物质。

      不少业内支持凤眼莲治污的专家不仅重视防止凤眼莲疯长,也担心其后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难题。程康彦通过10年的实践,对这些问题较好地交出了答卷。他率领团队从机械设备和作业线两方面入手,研究出了保障凤眼莲低耗高效、安全治污的一整套专用技术和设备。

      在位于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的一间办公室里,记者看到满屋子都是凤眼莲、机械设计等方面的书籍,毕业于大律系、从事了一辈子工作的老人,退休之后心扎进了凤眼莲治污事业。

      记者看到,程康彦自己设计的独创性采收凤眼莲的机动工具,从传送带式采收机到自动化采收机、采收平台,整套技术工具已获得国家级专利并应用到湖泊治污项目中来。经测算,用这套技术和设备,种、管、收1吨凤眼莲的成本只需百元左右,与实现同样治污效果的其他方法相比,成本确实低廉。

      通过不断摸索,程康彦完善了技术线,采取水岸结合、水上拢集、岸上机械采收、一次上岸推走的作业线,充分借助水力、风力,尽可能使用电力,减少一次装卸,提高了采收效率,节省了机械成本和能耗。

      随后,他通过多年观察采收上岸的凤眼莲的自然变化,改变了异地粉碎挤压脱水、远距离运送的做法,改为就近堆放,通过风吹日晒、自然脱水、干缩成饼,变污染为有机肥。这种办法破解了凤眼莲含水率高、可用率低的难题,无须机械处理,还可节省运力90%以上,远比制作沼气、纤维板等更简便经济。变成饼块的凤眼莲有机肥,很受生态农业用户的欢迎。

      不仅成本划算,经过10年的实践探索,程康彦还发现,依靠大投入清淤作为治污基本手段的通常做法应该改变,除重金属及有毒物质超标的特殊淤泥及需要扩容、疏堵的水体外,用凤眼莲治理一般污染水体则不必清淤。

      “清淤有利有弊,其弊端是成本高耗费大,在武汉清除1立方米淤泥约需150元左右,还往往水底生态,给水体修复造成困难。”程康彦说,“清淤过程中的施工、输送、堆放可能影响周边,造成二次污染,特别是不可能把污染层清干净,新表层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含量仍是水体的千百倍,在新表层稳定之前仍将长期继续,污染水体。而用凤眼莲可实现不清淤治污,节省大笔资金,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如今,程康彦的探索,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中科院水生所专家吴振斌、郭伟杰、李柱表示,以水生植物为核心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技术,因具有效果好、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易管理、景观质量好等优点,已成为富营养水体生态治理与修复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凤眼莲是研究最早、最深入,也是实际生态修复工程中应用较广的水生植物,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废水、生活污水、富营养化湖泊、河道、垃圾渗滤液等水体处理和水生态修复。

      程康彦认为,凤眼莲成本低廉,特别是在大面积、大规模的治污工程中,更显示出超群的优势。同时,还可选配其他水生植物,如菹草、狐尾藻、金鱼藻、伊乐藻、籽莲等,在治污空间与时间上与凤眼莲相辅相成,并为凤眼莲去污后实现草青湖净创造条件。

      记者不由好奇地问了一句:从到环保,隔行如隔山,难不难?“党的干部肩负的任务,不少是不曾学过、不曾做过的。关键是要有事业心,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程康彦认为,人退休了,但心态不能退休;只要肯学习,就会有收获。

      原来,2009年,时任武汉市委特邀顾问的程康彦,曾经牵头创办公益网站,用来展示各种好产品、好技术。其中,涉及水污染治理技术时,他发现这项武汉市需要的技面部痣的位置与命运术,却各有所长、各有局限性。尤其是对凤眼莲的水生植物分歧很大,贬者多、褒者少。如何用其所长、控其所短,引起了这名老人的探索实践雄心。

      从推动截污到投放、采收凤眼莲,程康彦一直上手操作。尤其是每年冬季釆收,总要忙一两个月。采收平台难免寒风冷雨,泥水遍地,为了及时研究解决机械故障,他在这种中工作。

      如今,为了支持各地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战,程康彦决定把自己探索摸索的凤眼莲整套治污技术无偿献给社会,向所有愿意使用的单位提供,并可到现场义务指导。

      多年与污水斗争,程康彦对环保有了更的认识,感受了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也对环保基础设施的升级感到心急,“治污应先全面截污,无论什么水体,只要有足以降低水质的外源污染,其他任何措施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他发现,许多人对截污的认识并不全面,只注意了污水管涵沟而忽视了其他,以致治污旷日持久,效果不佳。为此,他多次带着助手沿湖探查,深入街道社区调查走访,建言献策城市地下管网从源头“雨污分流”。

      “多年的探索之旅,走的弯不少。一开始就知道这个探索不会轻松,实践中体会到比预想的更艰辛。我考虑最多的是在低成本治污的探索中,怎样才能向社会交出优秀的答卷。”程康彦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