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交通常识
  • 市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上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   矢野浩二老婆傅晶为了营造公开、透明的信息,便于中外记者通过公开、规范渠道了解上海重要的新闻信息,上海市委、市决定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市新闻发言人将起到沟通和新闻,并通过新闻沟通和广大的桥梁作用。新闻发布会一般每两周举行一次,介绍市最新决策及相关工作。

      市新闻办7月10日举行市新闻发布会,市副局长陈臻介绍了今年以来上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重点。市总队总队长邢培毅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上海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已经四年,交通出行的安全、有序、畅通、文明,已经成为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金名片”。

      “城市的核心是人”。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强调,要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贯彻到上海城市发展全过程和城市工作各方面。城市交通体系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交通出行也与每个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今年以来,上海门在全力应对新冠疫情的同时,持续在智慧城市、智慧框架下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全链条压降交通事故,全方位优化交通秩序,全覆盖提升通行效率,积极探索超大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新路子,努力做到“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守牢入沪道口的任务十分艰巨,上海门会同相关部门和广大志愿者,在入沪道口设置检疫站点,加强力量投放,细化查控措施,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在9处高速公路道口,常态开辟为平量3倍的货车通行专用道,保障重点物资安全、快速入沪。随着复工、复产、复市、复学的深入,不少市民由公交出行转向自驾出行,早晚高峰拥堵加剧,我们及时调整勤务部署,加大警力投入,确保全市道路交通平稳有序。为助推经济复苏特别是夜间经济发展,积极优化黄浦区枫泾路、静安区安义夜巷等限时步行街的配套交通组织,有力区域交通秩序。

      今年,上海门在全市推开了一线综合执法和交通属地化管理,部分警力下沉成为一线综合执法,由承担辖区交通指挥、简单事故处理等一般道路交通管理责任。也参与交通管理,“蓝帽子也管白帽子的事”。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早晚高峰时段岗位数增加了10%,交通类“110”警情同比下降了26.3%,到场时间平均缩短20%,警情处置时间平均缩短35%。广大市民可以感受到,街面上管交通的多了,交通事故接处警更快了。

      根据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要求和智慧建设部署,全面推进上海城运系统道路交通管理子系统(IDPS系统)建设,着力构建“路网可计算、人车可测量”的精细化、智慧化交通管理新模式。该系统兼顾动态和静态交通管理,建成后,不仅能实时掌握路网的动态交通流,更好地分配路权、交通,还引入了“虚拟停车场”的概念,实时掌握全市每个区域的停车状况,并通过智慧停车、共享停车,盘活全市停车资源,缓解“停车难”问题。同时,加快智能交通信号灯管理系统、新型行人过街提示系统等“智慧交通”项目的规模扩容、功能升级。进一步规范电子执法管理,目前交通非现场执法占比已达到45%。为5600余辆渣土车安装了具有实时报警功能的右转弯监测系统,有效预防车辆转弯交通事故。探索应用非机动车RFID非现场执法手段,已覆盖外环以内各重点路口,提升对快递外卖等非机动车管理效能。

      今年以来,上海门定期开展交通违法整治全市统一行动,持续加大对易致堵、易致祸、易致通违法行为的严查严管力度。全市各类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7.6%、54.7%、13.2%。依托科技信息化手段,对逾期未检验、假套牌等开展精准缉查,清除道路安全隐患。开展亡人交通事故深度调查26次,依法对13家重大隐患企业、15名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处理,倒逼其落实主体责任。

      深入推进交管业务“放管服”,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化、交通事故处理进度和结果网上查询等新举措陆续落地。疫情期间,上海门打破常规,全面推行交管业务“网上办、自助办、延期办”,开通补换领驾驶证等网上业务,2次延长临时号牌使用时间。聚焦“停车难”问题,在外环线内设置夜间道路停车泊位5000余个,并新增500个出租车专用“限时长”停车位。此外,为期三天的高考于昨天顺利结束。今年高考三天均为工作日和下雨天,对交通组织带来了。门在考场周边调派充足护考警力、增设临时停车泊位、视情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确保考生和相关人员安全、快捷进出考场。针对少数考生忘带证件、走错考场等问题,积极提供警车护送等服务,帮助近百名考生顺利参加考试。

      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市民出行普遍减少,日均车流约为常态的40%。随着社会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常态,全市道路交通流量也恢复到正常水平,加之道路修整、占路施工,以及汛期来临、雨水增多,早晚高峰道路可能更加拥堵。据分析,影响本市下半年交通安全畅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市政工程大范围施工,对道路交通产生影响。今年以来,已有446个占路施工项目被批准实施,目前正在施工建设210个,施工里程约196公里,主要包括北横通道新建工程、天目立交改建、济阳路快速化改建,以及轨道交通等重大市政工程。下半年,道路积水点改善、老旧管网、道路大修等项目以及近100公里的架空线入地与合杆整治工程都将开工,道路资源更加紧张。这些项目遍布全市16个区,有120个项目在中心城区,市区79条地面主干道20%的日间通行能力将受影响。

      二是大型货运车交通安全问题依然严峻,超载、不按让行、未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等交通违法行为较为突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今年以来,虽然大货车亡人事故同比下降了46.2%,但随着大货车流量恢复常态,4月份以来相关事故数环比已呈上升趋势。

      三机动车、行人交通守法意识仍较为薄弱,闯红灯、不走人行道、不按车道行驶、违法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仍较为常见。今年以来,本市发生涉及非机动车、行人的亡路交通事故,分别占到亡人事故总数的67%和18%,这些事故中大多都存在非机动车乱骑行、行人乱穿行的问题,管理任务依然艰巨。

      下一步,门将结合本市道路交通实际,细致、精致、极致的标准,进一步细化落实针对性强的各项交通管理措施,不断改善城市交通安全软,满足市民群众交通出行新期待。主要有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调研,细化制定交通组织方案。施工前,门会同建设施工单位到现场反复踏勘,共同研究交通组织策略和分流绕行路线,科学合理制定配套交通组织方案。

      二是综合施策,有效提升路网通行效能。综合运用可变车道、单行道、优化信号配时、路口等手段,深挖周边路网分流潜力,有效化解拥堵节点,将施工影响降至最低。

      三是动态布勤,广泛开展出行路线引导。依托智能视频、直升机、无人机等开展巡视,实时交通流量变化,动态调整勤务布局,及时调派警力开展现场疏导。同时,运用各类,加强对施工区域周边通行路线的宣传,联手、百度等软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为市民出行提供。

      一是深入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努力提升防护指数。根据相关研究统计,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死亡事故中,三分之二以上为颅脑损伤,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规范使用安全带,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至70%。目前,根据统一部署,本市“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先行试点的金山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佩戴头盔的比例已经达到90%。上海门将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并严查汽车驾乘人员不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头盔的违法行为。

      二是从严查处易致祸违法,扎实推进“清零除患”。随着餐饮、娱乐场所陆续开业,酒驾醉驾违法犯罪有所“抬头”。今年3月以来,全市门查处酒驾醉驾6108起,同比上升21.9%。现在已进入酒驾醉驾易发多发的夏季,门将进一步加大依法整治力度。同时,继续深化道路交通违法“清零除患”专项工作,对“违法大户”开展清零和催告,督促其尊法守法。此外,自2017年起,上海门对行人交通违法行为实行“累进式执法”(即第一次教育、第二次、第三次及以上处罚),三年来,教育、查处了一大批行人交通违法行为。通过多年的宣传引导和执法管理,“尊章守法、安全出行”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为进一步规范行人交通行为,自7月13日起,将取消行人交通违法“累进式执法”模式,对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依据现行交通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三是加强源头管控,积极推动多元共治。门会同交通、应急等部门,对“两客一危一货(即长途客车、旅游包车;危化品运输车;货运车辆)”、出租车、公交车、渣土车等企业,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发挥各级部门职能作用,共同开展道路隐患治理、企业源头管控、交通安全宣传等工作,形成共管共治合力。

      加快推进基础建设,深化数据融通共享,线下线上环环相扣、有机联动,让交通运行更“聪明”、更智能。

      一是建成投用道路交通管理新系统。今年10月前,IDPS系统就将建成投用。该系统将道路交通运行的方方面面纳入“一网统管”,用“城市大脑”实时和综合测算人、车、路等交通要素,动态分配路权,智能交通,控拥避堵,降压事故。同时,该系统还将为城市交通规划、政策制定、建设施工、设施运维、源头监管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提升事故预警智能化水平。通过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气象、车辆、驾驶员等数据的采集和人工智能分析,使事故预警更科学、更精准。此外,推动将目前已经运作成熟的渣土车右转超速预警模式,向长途客车、危化品运输车等其他大型车辆延伸。

      三是推进智慧交通应用升级。年内,全市将建设“智能信号灯”路口1600个;新型行人过街提示系统的建设应用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提升对行人闯红灯的执度。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将RFID技术应用范围扩展至外环外,规范快递外卖骑手的交通行为。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围绕市民需求,优化交通管理、简化办事流程,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一是持续深化交通管理“放管服”。按照部署,上海门已全面落实“非现场交通违法异地处理”政策,即驾驶人对交通违法无的,无论哪里上牌或哪里发生的交通违法,都可以在本市违法审理“窗口”处理。同时,本市将于近期,进一步放宽“轻型多用途货车”(俗称“皮卡”)的注册登记条件,届时,“轻型多用途货车”不仅可以沿用原小货车额度申请注册、登记上牌,也可参照当前“沪C”小客车的管理模式进行登记上牌(车辆性质只限于“非营运”)。

      二是继续解决一批“老”问题。为缓解“停车难”问题,疫情期间增设的51处道路停车场、1800个停车泊位将继续延用。今年,上海门还将会同市交通委,在中心城区大型公共场所及周边道路,新增出租车候客点100个。

      三是不断优化市民群众的业务办理体验。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工作,向“综合窗口”下放车驾管、交通违法审理等交管业务,逐步在全市范围实现交通违法等业务的“一窗受理”。完善“交管12123”“APP”等“互联网+”集群,优化车驾管业务流程,让市民群众办事更便捷。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这“两张网”既是城市治理的“牛鼻子”,也是推动城市道路交通治理现代化的驱动力量。科技创新赋能,精细管理提效,上海门将不断提升交通管理服务的能力水平,练就更加智能、更加精细的城市治理“绣花功夫”,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营造更安全、更有序、更畅通的道路交通。